川崎氏症之治療與預後--2009更新版




川崎氏症之治療與愈後
目前仍是以發燒十天內給予靜脈注射單次高劑量免疫球蛋白(2 g/Kg)及合併使用阿斯匹靈為標準的治療方式。靜脈免疫球蛋白的給予方法依據Newburger JW等人分析發現單次給予高劑量2 g/Kg的效果較好。且依據川崎氏症標準診斷和健保局給付靜脈免疫球蛋白的條件,必須發燒大於或等於五天才可確定診斷並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但若是發燒未滿五天但其他的臨床症狀已經符合川崎氏症的表現時,應該於發燒滿五天後才給予,對預後有較有幫助,也可減少免疫球蛋白治療的失敗率。(11) 至於急性期高劑量的阿斯匹靈用與不用目前仍無定論,而恢復期的低劑量阿斯匹靈較有共識。至於雷氏症候群於川崎病病童使用阿斯匹靈是相當罕見的,(12) 於日本的報告,約20萬川崎病童使用阿斯匹靈,只有一個出現雷氏症候群;因為川崎病於恢復期均是用低劑量之阿斯匹靈,造成雷氏症候群的機率相當低,若使用阿斯匹靈期間出現疑是流感的症狀或是不明原因發燒,還是建議先行停掉阿斯匹靈或改用其他抗凝血藥物。

若需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的川崎氏症病童更建議應該施打流感疫苗。(13)
至於對第一次免疫球蛋白治療效果不好目前尚無治療準則,其發生率依地區不同約7.8%~38%,而本院的個案約有10.8%,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屬於適應性免疫反應的週邊血嗜依紅性白血球在川崎氏症急性期會有很高的上升,然而此種增加,卻是保護川崎氏症病童免於免疫球蛋白治療失敗的重要因素。(14) 週邊血嗜依紅性白血球的數量變化與使用的免疫球蛋白品牌無關。(15) 進一步我們更發現週邊血液嗜依紅性白血球增加亦是保護川崎氏症病童免於形成冠狀動脈病灶的保護因子,且此種嗜依紅性白血球增加的反應並非血球本身活化而是一種免疫陰性反應(Th2)的表現(16) 另外血液中單核球持續性過多(monocytosis)川崎氏症冠狀動脈病變的形成也有關。因此原始免疫反應於川崎病急性期應是處於高活化狀態。(17) 由此可看出第一和第二類型T細胞免疫陰陽川崎氏症冠狀動脈病變關聯性的不平衡反應。
這些病童會持續發燒且發炎現象並未減退更使冠狀動脈產生病變的機率大增目前傾向使用第二次的免疫球蛋白(1~ 2g /kg)但還是有3-4%的病童會對第二次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反應仍然不佳這時就必須輔助以其他的治療方法 corticosteroid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cyclophosphamidecyclosporin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tagonistmethotrexate 、血漿置換術 ..等。
結論
川崎氏症雖然經過專家學者努力的探討了三十幾年,仍還是一個謎様的疾病。就目前已知的證據來推論,川 崎氏症可能是由某種病原體感染後,引起特定體質的宿主產生過度之免疫反應或失調,進而造成全身性的血管發炎現象。目前診斷方面仍須靠臨床症狀的組合,尚未 有專一的實驗室檢驗可供運用,但有一些輔助性的指標可用於提高未能確定診斷且高度懷疑個案的正確率,尤其是非典型川崎氏症。治療還是以高劑量靜脈免疫球蛋 白為主。冠狀動脈病變仍是川崎氏症最嚴重的後遺症,尤其是冠狀動脈瘤及動脈簍管(fistula)的產生(18) 因此對於高危險群的治療必須儘早給予第二次免疫球蛋白或其他的輔助性藥物。至於追蹤方面還是以心臟超音波為最主要的工具


11. Uehara R, Belay ED, Maddox RA, Holman RC, Nakamura Y, Yashiro M, et al. Analysis of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nresponse to initi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among Kawasaki disease patients in Japan.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8;27(2):155-60.
12. van Bever HP, Quek SC, Lim T. Aspirin, Reye syndrome, Kawasaki disease, and allergies;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links. Arch Dis Child 2004;89(12):1178.

13.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Influenza. In: Pickering LK, ed. 2000 Red book: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23rd ed. Elk Grove Village , IL :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0: 352–9.
14. Kuo HC, Yang KD, Liang CD, Bong CN, Yu HR, Wang L,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eosinophilia to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failure in Kawasaki disease.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7;18(4):354-9.
15. Kuo HC, Wang CL, Wang L, Yu HR, Yang K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product may affect eosinophils in Kawasaki disease.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8;19(2):184-5.
16. Kuo HC, Wang CL, Liang CD, Yu HR, Huang CF, Wang L, et al. Association of lower eosinophil-related T helper 2 (Th2) cytokines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Kawasaki disease.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9;20(3):266-72.
17. Kuo HC, Wang CL, Liang CD, Yu HR, Chen HH, Wang L, et al. Persistent monocytosis after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07;40(5):395-400.
18. Liang CD, Kuo HC, Yang KD, Wang CL, Ko SF.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associated with Kawasaki disease. Am Heart J 2009;157(3):584-8.

下一篇2009年川崎氏症的新進展

新流感H1N1--阿司匹靈-川崎病-雷氏症候群的困惑




紫色蠍子
2009/08/18 17:19 回應


郭醫師您好, 我在最近的醫學文章中看到,

阿斯匹靈有一些附作用而且美國藥物管理局最近建議醫界,不應給予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阿斯匹靈,有些醫界人士甚至主張,二十歲以下的人都不該服用。

這主要是因為近來發現,已罹患病毒感染疾病的兒童(如出水痘、流行性感冒等等),若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嚴重的話會損害腦部甚至死亡。
另外服用阿斯匹靈於某些人身上並無明顯作用但是於您的文章中川崎氏症治療中建議是使用阿斯匹靈作為治療的主要藥物請問郭醫師這是否有一定的風險性或是於用藥前需作那些檢查呢??




Kawasaki 郭2009/08/18 23:26回覆
根據: 知名兒科醫學期刊 Arch Dis Child. 2004 Dec;89(12):1178.
Reye syndrome is very uncommon in Kawasaki disease patients despite the widespread use of aspirin.
雷氏症候群於川崎病病童使用阿司匹靈,相當罕見
In Japan alone, up to 200 000 children have received ASA for Kawasaki disease. Interestingly, only one case of Reye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Kawasaki disease has ever been reported, and only in the Japanese literature, giving an incidence of ,0.005%.
於日本的報告約20萬川崎病童使用阿司匹靈,只有一個出現雷氏症候群,所以發生率發當低

在台灣.台大醫院也報告過一個個案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5 May-Jun;41(5-6):303-4.

(郭醫師:因為川崎病於恢復期均是用低劑量之阿司匹靈,造成雷氏症候群的機率相當低)
若使用阿司匹靈期間出現疑是流感的症狀或是不明原因發燒,還是建議先行停掉阿司匹靈或改用其他抗凝血藥物

下一篇川崎氏症的治療與預後

郭和昌醫師與血液科沈俊明醫師及恩師楊崑德教授將發表於世界知名之血液期刊(Pediatric Blood Cancer)

 
 



Journal: Pediatric Blood Cancer”
Impact factor: 2.394 (SCI)
Rank: 20/ 86 in Pediatrics
Topic: Prolong Acquired Neutropenia in Childhood.


回顧2002 2006 66,062 住院病人中出現顆粒球低下的個案並追蹤一年,在進一步排除其他惡性或是先天性疾病後,共有735個屬於後天性顆粒球低下症
結論:
後天性顆粒球低下症與年齡較小(小於一歲)、血小板增多及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有顯著相關。若年紀較小的後天性顆粒球低下症合併巨細胞病毒感染時應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以縮短顆粒球低下的時期。

200907-菲律賓之遊-感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讓郭醫師感到心疼的

菲律賓兒童

與其比其來

真的感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在台灣!




馬尼拉灣


 
 


紀念麥可






郭醫師也有收藏隨行杯的習慣

或許是一個紀念

多年以後能讓我回想起

曾經到過的地方及趣事



 


花車

吉普

或是

Jeepney!


 


馬尼拉最古老的教堂

也是最近送

愛葵諾夫人之處




國父Rizal 為國捐軀之步履




聖地牙哥古堡 Fort Santiago



 


國父紀念公園

與台大

王麗潔醫師合影



基層診所的家醫科醫師有關川崎病(川崎氏症, Kawasaki disease)的疑問





小瓶
2009/06/22 15:23 回應
您好:我是基層診所的 家醫科 醫師,剛出來執業,已經看到兩個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都是小病人發燒兩三天加紅唇,十分weak,但其他症狀都沒有,不過還是不放心轉診大醫院,父母回來告訴我baby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實在讓我有點心驚的感覺,還好有轉院。
想請問 郭 醫師,
顯然發燒不需要超過五天,是否就要把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列入鑑別診斷中?越早診斷,越早開始使用免疫球蛋白(IVIG),預後越好?



Kawasaki 郭2009/06/22 16:02回覆



感謝你的回應:
也感謝你臨床經驗的分享 可以造福更多的川崎病童
這是很多臨床醫師會遇到的問題
確實很多的川崎病童
會於發燒未滿五天的情況下
出現其他的症狀均符合川崎病的特徵
但根據之前的研究報告指出
1. 依據 Wanitkun S. 所提出的報告發現於第四天之前提早給免疫球蛋白治療不一定有預防冠狀動脈病變的效果,反而有更多的病童對第一次免疫球蛋白治療效果不好而需要給予第二次的免疫球蛋白治療或使用其它治療方式(J Pediatr 2005; 146:149-50.)
2. 另外2008發表的論文也指出於15,940 川崎病童的研究發現需要發燒滿五天再給IVIG的效果會較好(Pediatr Infect Dis J. 2008;27:155-160.)




但發燒多天且又像川崎病的表現
應該建議病童至醫學中心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較好
如同之前家屬所提的
可以勇於判斷,可以及早給藥 (ps:至少發燒滿四天)


共勉之


晚學


郭和昌醫師


下一篇發燒大於五天要排除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