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氏症發病後如何照顧呢?
川崎氏症發病後應先治療:
雖然川崎氏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明,但在治療方面,自從靜脈免疫球蛋白引用之後效果卻相當的突出,目前認同的治療方式是高劑量單次注射靜脈免疫球蛋白( 2 g m/Kg),合併阿斯匹靈(Aspirin)於急性期發燒時使用,用以退燒及減輕發炎反應,通常於急性期給予高劑量阿斯匹靈(80~ 100 m g/Kg/day)用以抗發炎與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而退燒後改以低劑量阿斯匹靈(3~ 5 m g/Kg/day)長期使用,持續到血小板及紅血球沉降速率回復正常,在三個月內確定冠狀動脈正常,則考慮停藥。若冠狀動脈動脈瘤一直存在,則需持續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
但並不是每位川崎病患者治療方法都一樣,須依疾病發展的時機而有所不同。如果是在發病4-10天內,診斷確定是川崎病,立即使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高劑量的阿斯匹林效果不錯。但若超過十天以上,則效果通常不理想,甚至沒有效果。心臟超音波的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心臟超音波何時做:
急性期(住院中) --> 2-3週 --> 6-8週 --> 若都正常可以3-6個月追蹤一次 --> (若正常)每半年至一年追蹤一次
護理重點:主要著重在症狀的緩解:
1. 減緩皮膚的不舒服,穿涼快一點柔軟且寬鬆的衣服,用不含香精的乳液等
2. 使用油性油膏(護唇膏)可以緩解黏膜發炎的不適.
3. 提供清淡的流質或軟質食物 (視兒童進食情況而定.若無腸胃炎則正常飲食即可)
4. 出院後應定期追蹤病情,有特殊或未確定情形(如:發燒…等)須與醫師聯繫或提早回診.
5. 每天紀錄病童體溫變化情形,直到退燒數天後體溫變化情形穩定為止
注意事項:
1. 如寶寶有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時,接受疫苗注射須注意時間點(4-6個月後才可以施打一般疫苗,活菌疫苗需 11個月後),若不了解情形可向醫生詢問
2. 若用阿斯匹靈治療的病童,適學校注射水痘疫苗,則須與醫生討論過後再決定.
3. 由於阿斯匹靈可能與雷氏症候群有關,特別是同時感染到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病毒,可造成急性的腦病變和肝臟病變,甚至導致病患死亡。故近來在小兒科及醫學界,為避免雷氏症候群的發生,已減少使用阿斯匹靈(已幾乎不用於小兒退燒),而改採用普拿疼或其它藥物。但對川崎病的預防治療,阿斯匹靈的使用是必須的,使用方法大多採低劑量。因使用的劑量非常地低(3~ 5 m g/Kg/day),幾乎不會引發任何特殊的併發症。但無論如何,川崎病患者若有接觸到已經感染到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時,則需停止使用阿斯匹林1~2週,而以另一抗血小板藥物暫時取代。川崎病的藥物治療除了阿斯匹靈外,為避免大型冠狀動脈瘤造成栓塞,可輔以使用抗凝血劑或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川崎病的長期追蹤
川崎病病童出院之後
可依據其冠狀動脈變化有不同之建議:
1. 若病患無合併冠狀動脈異常或冠狀動脈異常已消失,無需長期服用阿斯匹林或限制活動。只需由小兒科醫師做定期的追蹤,並注意是否有復發的可能性(機率相當低)。川崎病患的復發機率約為3%。
2.若合併輕度冠狀動脈瘤,則需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直到血管變化消失,並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定期追蹤,追蹤檢查以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為主,有特殊必要才需做心導管檢查。不必限制一般活動,但劇烈運動時仍應小心。
3.若合併巨大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血管內徑> 5m m以上), 除需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林、抗凝血劑或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之外,也需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定期做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的追蹤檢查。如病患出現心絞痛、心肌缺氧 表現時,則必須做心導管、核子醫學等特殊檢查。平時需控制飲食,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必須限制劇烈的活動。必要時,需做外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增加冠 狀動脈血流量。至於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或置放血管支架,必須謹慎檢查後由專科醫師評估。
可依據其冠狀動脈變化有不同之建議:
1. 若病患無合併冠狀動脈異常或冠狀動脈異常已消失,無需長期服用阿斯匹林或限制活動。只需由小兒科醫師做定期的追蹤,並注意是否有復發的可能性(機率相當低)。川崎病患的復發機率約為3%。
2.若合併輕度冠狀動脈瘤,則需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直到血管變化消失,並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定期追蹤,追蹤檢查以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為主,有特殊必要才需做心導管檢查。不必限制一般活動,但劇烈運動時仍應小心。
3.若合併巨大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血管內徑> 5m m以上), 除需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林、抗凝血劑或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之外,也需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定期做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的追蹤檢查。如病患出現心絞痛、心肌缺氧 表現時,則必須做心導管、核子醫學等特殊檢查。平時需控制飲食,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必須限制劇烈的活動。必要時,需做外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增加冠 狀動脈血流量。至於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或置放血管支架,必須謹慎檢查後由專科醫師評估。
0 意見:
張貼留言